為什么糖尿病會出現達標率低、控制率低等諸多現狀?為什么很多人明明已經費很大勁控制糖尿病了,身體卻越來越差,抵抗力越來越弱,渾身出現并發癥?
一個根本的原因是,很多人由于對糖尿病缺乏正確認識,陷入了一個個糖尿病防治的“怪圈”:
——在治療上盲目效仿,見別人怎么治自己就怎么治,別人吃什么藥自己就吃什么藥,同病相傳,陷入“千人一方”的怪圈。
——不想改變原有生活習慣,陷入“習慣成性,痼疾難除”的怪圈。
——不愿意接受醫生的建議,卻相信所謂的降糖“秘方”,或者自診自治,陷入非正規治療的怪圈。
——認為糖尿病就是因為吃糖多引起的,甚至認為甜食一定就含糖高,只要不甜就可以多吃,導致身體越來越胖,飯量越來越大,陷入飲食怪圈。
凡此種種,錯誤的治療方法通過糖尿病人相互傳播,以訛傳訛,導致為數眾多的糖尿病人深陷“怪圈”而不自知,錯誤觀念根深蒂固,不僅事倍功半,錯過治療良機,而且與科學方法南轅北轍,嚴重損害身體機能,導致并發癥頻頻出現。心腦血管、肢壞死、腎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高、發生早、發展嚴重等問題,困擾著眾多的糖尿病友。
現代醫院勸告患者,要相信科學,轉變觀念,走出“怪圈”,
怪圈一:健康生活。同病相傳 千人一方
喬某在現代醫院檢查診斷為2型糖尿病、胰島素抵抗、胰島素釋放延遲,并發癥檢查都屬正常。同時喬某體型很胖,超重30公斤。據此,現代醫院侯院長給他制定了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,同時服用預防并發癥的中藥,指導科學合理膳食,適當增加運動的治療方案。通過三個月的正規治療,喬某一切正常,目前已經停藥2年,只是適當控制飲食,堅持每天游泳,血糖、血脂、血壓、糖化血紅蛋白都能良好達標。很巧,喬某發現糖尿病半年后,喬某的弟弟也在現代醫院查出糖尿病。檢查發現,他是胰島功能減低,屬2型糖尿病,胰島素釋放嚴重障礙型,胰島素明顯減少。侯院長為他制定了短期(3-6個月)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案。喬某的弟弟卻認為,自己和哥哥都是糖尿病,而且又是親兄弟,怎么哥哥吃藥能行,自己卻要打針呢!于是,他自己買了降糖的膠囊,用了一段時間,血糖也降了很多,所以他暗自慶幸沒有打針。可過了一年,出現視物模糊、四肢麻木、陽痿等癥狀,再次檢查,查出眼底出血、腎功能不全,足部血管出現血栓,只能住院治療。
在臨床上,有一個怪現象,幾乎所有的病人都吃同一種藥物。因為糖尿病的發病率很高,周圍糖尿病患者很多,所以發現高血糖時病人的第一個“醫生”必定是身邊的糖尿病人。病人往往不做任何檢查,不看醫生,也不知胰島功能及并發癥情況,見別人吃什么藥自己就吃什么藥。由于一些傳言、偏方、廣告的誤導,導致幾乎所有病人服用同一種“降糖膠囊”或保健品。這些藥物大多是一些自制假藥或摻加西藥的保健品,每年出現3-5個品種,過兩年,執法部門曝光稱這些藥為假藥,患者就又換另一種新的“膠囊”。比如“平糖膠囊”、“糖脂克膠囊”、“胰復康膠囊”、“糖必康膠囊”等等,都是患者曾廣泛使用的假藥。這些,都表現為“同病相傳、千人一方”。
內分泌專家、現代醫院院長侯澤說,雖然很多人都患有糖尿病,但是“同名不同病”,不同的患者,糖尿病發病的機制不同、階段不同、胰島分泌胰島素情況不同,有無并發癥也不一樣。就是同一個人,糖尿病的各個階段病情也不同。糖尿病就像人的指紋,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,同一個人,也沒有兩個指頭的指紋是相同的。因此,糖尿病防治是一種個性化治療,切忌“千人一方”,盲從盲治。打個比方,糖尿病前期,一般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就可以;進入臨床糖尿病期,則需要服藥或外用胰島素嚴格控制血糖,預防并發癥;一旦進入晚期,就需要以治療并發癥為主。
怪圈二:習慣成自然 痼疾難除
好吃懶動是每個人的本性,人們從一生下來就喜歡可口的飲食。過去生活水平低,人們都片面追求多吃多喝,生活條件改善后幾乎所有國人都存在一個問題:吃得好,吃得多,因而出現了代謝性疾病發病率上升,由改革開放前的不足2%,發展到現在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脂血癥、脂肪肝、痛風的發病率總和超過20%。多食必然導致熱量攝入增加,尤其我國的飲食結構習慣以主食為主,這是導致肥胖的一個主要因素。另一個因素則是生活條件改善造成體力勞動的減少,每天的熱量消耗減少。因此改變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,改善長期養成的不良生活行為,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措施。可是大部分患者沒有足夠認識,習慣成自然,難以改變,更有一些人認為“能吃能喝”是件好事情,導致病情難以控制。
小李的爸爸患糖尿病5年,并發高血壓、高脂血癥、脂肪肝,由于身體肥胖,常出現胸憋、頭暈等癥狀。在現代醫院全面檢查后,專家提醒,在堅持吃藥的同時一定要進行飲食控制。老李卻認為得了病吃藥就可以了,能吃能喝,身體才能強壯;況且,自己就是好吃主食,蔬菜從來不喜歡吃,從小就這樣吃飯,習慣了,每天晚上不吃兩碗小米稀飯好像沒吃飯一樣不舒服,因而一直堅持不控制飲食,血壓、血糖、體重也一直不能達標。三個月前,小李告訴醫生,父親上廁所突然發生昏迷,送醫院診斷為大面積心肌梗塞,搶救兩天后離開了人世。
患者陷入“習慣”的怪圈而不自省,已經成為糖尿病防治的一個難題。喜歡可口的主食、不愛吃蔬菜的飲食習慣,不愛運動、作息不規律的生活習慣,抽煙喝酒的不良習慣,均應設法糾正或加以改善。否則,即使是去多少醫院,請再高明的醫師,用再“好”或再多的藥,甚至注射胰島素,也不會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。更不可偏聽偏信那些祖傳秘方、靈丹妙藥,或新奇的特殊方法、可以根治糖尿病的傳說,以免延誤合理的治療,而使病情加重,甚至出現嚴重危及生命的并發癥。
怪圈三:不聽醫生言 吃虧幾十年
糖尿病專科醫生最發愁的就是患者不聽醫囑,不按照科學正規的治療方案進行防治。有的患者希望通過幾副中藥或秘方、偏方根治糖尿病;有的患者自以為是,不吃藥、不打針,不聽醫生的話;有的認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,無其他不適癥狀,不影響飲食,不需治療,即使治療也不規律;還有病程長的患者不聽從醫囑,自行安排用藥和飲食。這些錯誤的行為和認識,使很多糖尿病人早早就出現并發癥,本來可以獲得正常壽命,卻因心腦血管、腎病嚴重,使預期壽命減少了幾十年。臨床上,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。
天鎮縣患者丁某在53歲上檢查出糖尿病,起先一直在現代醫院正規治療,按醫生囑咐用藥,合理膳食、運動,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。2005年,丁某看到一則“中藥降糖藥物”廣告,聲稱“根治糖尿病,只需90天”,于是他決定買來試試。吃藥3天后,他的血糖就降下來了。欣喜萬分的丁某以為繼續服用就可以徹底和糖尿病告別,就完全放棄了正規治療,結果在用藥50天后右眼出現朦朧的白絲,三個月后右眼完全失明。
像丁某這樣的病例相當普遍。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不聽醫生勸告,輕信一些非法的降糖“膠囊”廣告,因降糖過度導致低血糖,有的患者因低血糖,一覺睡下,就再也沒有醒來……
還有的患者固執己見,聽不進糖尿病專科醫生的勸告,不進行治療,或者按照自己的錯誤認識進行治療,因而造成嚴重后果。報載,一糖尿病患者因聽朋友勸說,拒絕接受正規治療,導致病情加重,死在自家廚房。還有一患糖尿病的中年女子也因沒按規定服藥,自行將藥量加大,后因搶救無效身亡。這些患者,如果按醫生的囑咐去做,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
糖尿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病,其特殊性表現在一是很多患者已經患病卻沒有任何癥狀,幾乎所有人不知曉自己啥時候患上糖尿病;二是糖尿病在短期內不進行任何治療,病情也不會有明顯加重,但時間一長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;三是糖尿病不能完全由醫生把病治愈,病人必須密切配合醫生,控制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加強自我教育、保持心理健康。由于上述特殊性,一方面要求糖尿病患者必須聽從醫生的醫囑,必須密切配合醫生才有痊愈的希望;另一方面卻是糖尿病發病緩慢,不聽醫囑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明顯問題,患者往往認為醫生的話不重要,大都發展成并發癥,造成嚴重后果,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。現代醫院專家告誡患者,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走出這一治糖的“怪圈”,享受健康生活。
怪圈四:不吃甜食,萬事大吉
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,但很多患者都以為控制飲食就是不吃甜食,認為甜的東西含糖多,不甜的東西含糖少。所以放心大膽地吃米飯、饅頭等不甜的主食。卻不料,這樣的選擇無異于南轅北轍,因為患者認為“不甜”的食物,恰恰含糖量非常大。白面、大米、玉米、小米、粉面等屬于多糖類食品,它們雖然不甜,但都含糖60-80%。這些食物進入胃內,會全部分解為葡萄糖,吸收到血液,和直接吃糖一樣,都會造成血糖升高。患者害怕吃“糖”,卻通過其他渠道又吃進了大量的糖,陷入錯誤認識的“怪圈”,嚴重影響了治療與康復。
大同周邊,很多人的飲食習慣都是飯多菜少;蔬菜少、纖維少、蛋白少,但主食卻很豐富,無論稠、稀,都是以淀粉為主。很多患者多年來養成了愛吃面食、米粥的習慣,幾乎每天、每頓都離不開,而且越吃越想吃,越吃飯量越大,并不認為有什么不妥。他們認為,面條、饅頭、米飯、小米稀飯等都不是甜食,多吃點也無妨。在這樣的錯誤觀念的引導下,患者吸收的熱量和糖份越來越多,導致體重增加,雖然他們一直堅持正規用藥,照樣嚴重損害了胰島功能,出現多種并發癥。幾乎有一半的患者都由于飲食不當導致糖尿病加重、并發癥加重、反復,造成壽命的縮短。
還有一部分人認為“粗糧比細糧含糖少?熏多吃也無妨”。殊不知,作為四大主食的面粉、大米、小米及玉米,其含糖量非常接近,攝入同量的粗糧和細糧,轉化成血糖的比率幾乎是一樣的。
現代醫院專家解釋,糖尿病的飲食結構調整,不是單純控制甜食,不是簡單的能吃啥、不能吃啥,而是多吃啥、少吃啥的問題。糖尿病的飲食控制,是通過減少每天食物總熱量的攝入與吸收而達到減肥的作用。如果僅僅靠“甜”與“不甜”來制定飲食計劃,往往會適得其反;同樣的,僅僅是少吃飯或不吃主食,而對葷菜、食用油、零食、水果及飲料不加適當限制,也不能真正達到飲食控制的目的。針對糖尿病的合理飲食,現代醫院通過12年的臨床經驗,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記的飲食方案,即“三低、三高、三足”。三低即低糖、低脂、低鹽,三高即高纖維、高維生素、高微量元素,三足即足量水分、足量蛋白、足量蔬菜。
|